我在非洲闖出一片天

在非洲建立高就業率的職業學校,推動醫療診所的人竟是一位從小成績吊車尾的人,在上帝美麗的劇本中,他的無限潛能被發揮,在非洲闖出一片天,成為優秀創業家。

0:47 Chapter 1:童年經歷與夢想:積財寶在天上的志向
小時候,住在美麗的山腰社區,白天景色迷人,但也充滿了各種動物。 五歲時的某天晚上,我必須在黑暗中獨自走路回家,心中充滿恐懼,只能唱歌壯膽。 突然,感覺內心有聲音跟我對話,這是我第一次與上帝真實互動,對話中,消解了我內心的恐懼。
自從那天開始,我感覺到與永恆的聯繫,也開始了我想成為牧師、傳福音之路的奇妙開端。 有別於一般亞裔家庭的教育,我父親強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,注重飲食、運動和信仰,因此我沒有學業壓力。父親曾想成為醫療宣教士,並且努力攻讀醫學,但最終因為色盲而未能實現,這讓我也想成為醫生,然而:我的成績卻非常糟糕。
在11歲時,受到兒童主日學老師的啟發,我開始想做上帝喜悅的事情,於是便萌生了成為牧師的夢想,我的父親家人都非常支持,甚至遠在美國的爺爺奶奶。

6:17 Chapter 2:愛的壓力
我的叔叔移民美國後幫爺爺奶奶辦理了移民手續,之後我和妹妹在16歲時也移民到了美國。 剛開始,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很開心,但由於缺乏生活默契,產生了極大的壓力。 例如有一次吃晚餐時,我吃了三根雞腿,想拿第四根卻感受到了壓力,擔心會讓爺爺奶奶覺得我沒有家教。 又有一次,打電話回台灣時被爺爺奶奶誤會不喜歡跟他們住。 回想起來,我們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,但都是出於善意。
被韓國同學邀請參加他們的禱告會,在禱告時情不自禁地吼出來,向上帝傾訴痛苦。 突然感受到一種溫暖力量,看到爺爺奶奶辛勞的身影,心生感激,為他們祈禱。 那晚,我的壓力得以釋放,與爺爺奶奶的關係也奇蹟般好轉,儘管後來他們搬去了養老院,但我們的關係依然親密。

10:17 Chapter 3:鑿生命的井
當我來到美國時,語言不通,總覺的自己是次等公民。 但在一次聚會上,一位代禱者為我禱告,說他看到有一排人在等著我為他們祈禱,當時我不明白。 讀神學院有段時間生活並不順利,心情沮喪。 在一次的禱告會上,一位牧師對我說他看到我的心被鑽頭鑿,他告訴我,上帝正在鑿一口水井,現在儘管痛苦,但以後將幫助許多人。 後來這些異像都在我非洲宣教時期實現了。

12:16 Chapter 4:從對華人傳福音到向萬民宣教
從18歲起,我開始於傳福音,但由於英文能力不佳和自卑感,我只專注於傳福音給華人。 但上帝要我傳福音給萬民,我向上帝訴說自己的不足,經過三個月的掙扎後,我選擇相信上帝的呼召。
生命河靈糧堂自2000年起開始西非多哥的宣教,有一次要舉辦青年特會,劉彤牧師問我願不願意去擔任講員,那開啟我的非洲宣教之旅,與多哥的 牧師一起築夢,有一天多哥能自給自足。 我的家庭是因為宣教士才信主的,現在我也希望能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
19:13 Chapter 5:在非洲”多哥”的築夢旅程
2008年後,我開始思考如何與非洲人合作幫助他們實現自給自足,其實非洲人非常重視教育,但由於資訊分享的不足,就算是受了高等教育找工作也不容易。 在當地有種說法:只要掌握三種技能,電腦、外語和駕照,就百分之百能找到工作,但卻沒有合適管道找到人來教。
於是2008年開始,我與Francois弟兄創立了Africa Career Training School(ACTS),提供職業訓練。 目前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85%,多國的教育部長表示若全多哥都採用這樣的理念,20年失業率將大幅下降。 自2014年以來,已有600多名學生畢業,大部分人都找到工作或創業,改變了這些年輕人和他們家庭的未來。 2023年,有120名學生畢業,我們在多哥可以容納最多人的國家會議廳舉辦畢業典禮,共有2700人參加。 我也有機會在全國電視台和朋友面前分享上帝對我們的美好計劃,就像當時宣教士給我們家族的祝福,相信這些福音的種子將改變一個又一個家庭的未來。

24:02 Chapter 6:醫療宣教夢想的破滅與成就
在我們準備醫療短宣要出發的前三天,收到多哥衛生署拒絕的消息。 我們決定仍前往尋找被拒絕的原因,於是拜訪了多哥衛生署高官Mr.Koffi,與他分享我們在非洲建立了20個教會以及職業學校後,都是由非洲當地人自己管理。 他聽到這些後就欣然同意簽發許可證,之後我們建立了診所,並在村莊設立健康小站。 不可思議當初我父親的醫療短宣夢想破滅,現在神卻藉著成績不好的兒子在他七十歲時成就了。 上帝的計劃總是出乎意料的,但更美好

28:54 結語:在神裡面的無限潛能創業家
大學畢業後直接去讀神學院,沒有職場工作經驗,但如今卻成為社會企業家,我發現關鍵在於是否看到了上帝眼中的需要,並願意成為解決問題的一部分。 重新聚焦到上帝的視角上,上帝會發展你無限的潛能。
我們家三代搬了三個國家,我的奶奶從中國搬到韓國,我的父親從韓國搬到台灣,然後我從台灣搬到美國。 我們都在轉換的過程中。 轉換並不容易,但我發現它帶來了幾件事。 首先,在不舒服中,其實正在被塑造。 其次,當不舒服時,我們才會尋找內心深處的力量和需求。 也許人生中有很多不舒服的時刻,但那也許是我們人生的定義時刻。 如果我們認同這些不舒服,那其實就是一種祝福。 我們要透過這個轉變,進入更豐盛的美好。